關於吳大猷博士
基金會簡介
影像記事
吳大猷科學營
吳大猷科普著作獎
活動訊息
回首頁

關於吳大猷博士

【吳大猷先生行述】

吳先生大猷,廣東省高要縣人,前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廣州市,世代書香,名門高第,祖父桂丹公為清朝進士,翰林院編修,記名御史。父親國基公,早年中舉之後,改就西學,曾出使菲律賓;母親關嘉娥,淑慎溫恭。先生乃國基公獨子,五歲失怙,由寡母教養成長。小學畢業後隨大伯遠基公赴天津,就讀南開中學,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先生以高二學歷考取南開大學,十八年獲理學士。二十年赴美,入密西根大學物理系深造,跟隨Goundsmith教授研習原子物理,至民國二十二年,短短兩年內即取得博士學位(一九三三年六月)。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先生自美返國,開始其半世紀教學與研究生涯,先後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後為西南聯合大學)、國立四川大學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理論物理組主任、國立台灣大學及清華大學訪問教授、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瑞士洛桑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布碌林理工學院研究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兼物理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國家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赴育部科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務,至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一月退休。

先生在物理學「學」、「教」及「研究」上均有不平凡的成就。他的第一篇研究論文「最重元素的低能態」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一九三三年)上,此論文預言中性的93序號原子的正常態至少包含一個5f電子,亦即預言了鈾後元素的存在(鈾後元素果於一九四○年被發現)。在原子多重激發態研究方面,他首先計算出多激發態衰變至第一電離電位以下的激發態(其後也被實驗證實)。這兩項一九四○年代的工作為奠定原子和分子的理論基礎做出重要貢獻。

自民國二十二以還,先生共發表一二○篇研究論文,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其中「多原子之結構振動光譜」及「散射量子理論」,分別在一九四○年及六○年代出版,使先生聲名大噪,享譽國際。七○年代又以中文寫成「理論物理」專書六冊,成為今日海峽兩岸大學及研究生(物理)的主要參考書。

先生治學嚴謹、培育學生無數,其中不乏國際著名之物理學家,包括兩位諾貝爾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及大陸科學界領導人物朱光亞、黃昆等。李、楊兩學者受先生之教至今已逾數十寒暑,然對恩師教導之情,無時或忘,賈賈在公開場合表示感懷之情,溢於言表。生在中央研究院退休後全心致力於教學及科學教育改革工作。民國八十四年主持清華大學「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王惕吾講座」,並為終身主持人,每週赴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教課。又在師範大學科教中心主持初中、高中科學教育改革,指導編輯小組編寫教科書。

先生對國家教育學術的卓越貢獻,報章雜誌報導甚詳,專書「吳大猷文選」及「吳大猷傳」亦有所記述。撮要舉例,如民國四十六年建議蔣中正總統成立「國家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訂定國家科學發展政策。五十六年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擬定十二年長期國家發展計畫,確立了「發展科學」的方針。民國七十二年先生轉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十年任期之內,完成了中央研究院第一期及第二期「五年發展計畫」。又委任學者研擬台灣「發展天文學門十年規劃書」,並先後增設七個研究所(生物醫學、分子生物、原子分子、天文及天文物理、台灣史、中國文哲、社會學等研究所)。另修改組織法,建立嚴格之聘任、續聘升等辦法,將研究人員由四級制改為五級制,增加「助研究員」;之後在中央研究院另設「特聘研究員」,俾能延攬傑出科學家回國服務。

先生在學術上之傑出成就及對國家的重大貢獻,歷獲無數榮譽。舉其要者,如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國三十七年,第一屆)、教育部獎章(四十五年)、嘉新文化基金會特別貢獻獎(五十七年)、中山學術基金會特別貢獻獎(七十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七十三年)、美國密西根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八十年)、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特殊貢獻獎、北京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南開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八十一年)、香港理工學院名譽科學博士學位(八十二年)、清華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八十六年)、及香港霍英東終身成就獎(八十七年)等。其對物理學界卓越的貢獻與影響,更被學界尊為「近代中國物理學之父」。

夫人阮冠世女士,為浙江餘姚望族,與先生結識於南開大學,為物理系先後期同學。夫人體弱多病,自民國二十一年九月結褵之後,未曾生育,領養一子(葆之)一女(吟之),葆之在美經商,吟之在台。先生與夫人感情甚篤,雖長期辛勞照顧夫人治病,而毫無怨言,愈顯鶼鰈情深。夫人不幸於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病逝美國加州,近年先生體衰,多賴吟之隨侍病榻。

先生乃近四十年來國內科學界聲望最稱崇隆之學者,亦為國際著名之物理大師。自一九七四年起多次代表我國出席國際科學聯合總會大會,賴先生努力爭取,使我會籍得以維持。先生勞瘁數十年,漸染慢性病症,七十年發現心律不整,七十七年心肌梗塞,心力漸衰竭。八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因肺部積水,住進台大醫院,後因壞血症併發,病情轉劇。延於今年三月四日,終告不治。他的去世實是國家極重大的損失。

綜先生一生,志在學術報國,數十年來奉獻於教育學術,潛心銳志,為國鞠躬盡瘁。今日中華民國科學發展有如此規模與基礎,先生居功厥偉。先生乃台灣科學發展的領航者,為國際學界所敬仰的大師。現他離開人間,但他卓絕之風骨,博大的胸懷及耿直率真的性情,將永遠活在國內、外每個懷念他的大眾心中。

【吳大猷先生簡歷】

  • 1907年 出生於廣東省高要縣
  • 1925年 天津南開中學畢業
  • 1929年 天津南開大學理學士
  • 1932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
  • 1933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 1934~1946年 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 1946~1947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
  • 1946~1949年 美國紐約大學訪問教授
  • 1947~1949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
  • 1948年 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屆)
  • 1949~1963年 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理論物理組主任
  • 1956~1957年 國立台灣大學及清華大學訪問教授
  • 1958~1960年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 1960~1961年 瑞士洛桑大學訪問教授
  • 1963~1965年 美國布碌林理工學研究教授
  • 1963~1976年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 1965~1978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兼物理系主任
  • 1967~1991年 國家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 1967~1973年 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 1983~1994年 中央研究院院長
  • 1991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榮譽科學博士
  • 1992年 北京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南開大學榮譽科學博士
  • 1993年 香港理工學院榮譽科學博士
  • 1997年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科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