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吳大猷科普獎得獎作品及評論 返回 

物理學之美
楊建鄴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科學與藝術其實是相通的,但遺憾的是當今中國大部分科學與藝術教育仍是單行線。因此,從情感、直覺、審美的角度來認識科學,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科學與藝術不是兩條單行線

科學與藝術彼此遙望或期待,卻難以相知相交。其實,在很多層面上,它們原本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許多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相信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往往超出成人的預知。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世人怎麼看我,但我卻總覺得自己是在海邊玩耍的一個孩子,時不時撿起一枚比別人更光滑的卵石,或者更美麗的貝殼,並為此感到歡快愉悅。”霍金在回答“科學如何受大眾歡迎”時說:“必須引發人們的好奇心與驚異感,就如同我們還是孩子一樣。”不僅科學家如此,詩人紀伯倫認為:“孩子的靈魂棲息在明日之屋,那是大人夢中也無法造訪之境。”畫家畢卡索也曾說過:“我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向小孩學習怎麼畫畫。”

科學與藝術具有相似的審美和靈感,如同海森伯所言:“在精密科學中,絲毫不亞於藝術,美是啟發和明晰的重要源泉。”愛因斯坦也說過:“在技藝達到一個出神入化的地步後,科學和藝術就可以很好地在美學、形象和形式方面結合在一起。偉大的科學家也常常是偉大的藝術家。”比如,波耳茲曼的音樂造詣極高,他彈鋼琴可以使人如癡如醉,他同時又是一位不錯的詩人,其著作《力學原理》的開篇就是一首詩。無獨有偶,在詩歌領域獨樹一幟的還有麥克斯韋、薛定諤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又比如,普朗克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而且也是一位鋼琴和管風琴演奏高手,愛因斯坦偶爾會來為他伴奏小提琴。至於愛因斯坦的音樂天賦更是為大眾所熟知。如果再加上哈恩的伴唱,這三人則可以組成一支水準很高的科學家演奏樂隊。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說:“與其說我的父親是物理學家,不如說他是一位藝術家。”費曼則以敲擊手鼓聞名,他還癡迷於一種木琴,每到晚上就敲個不停,這使他的同行大為驚奇,說他像個馬戲團演員。而有的人則因其在藝術領域的名氣掩蓋了他科學貢獻,比如歌德,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在植物學、礦物學等領域取得了有進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