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得獎作品及評論 返回 

科學的9堂入門課
郭兆林、周念縈 譯 出版社:大塊文化
 

科學對很多人來說是個距離相當遙遠的名詞。大多數的人從小因為覺得科學很難,開始討厭數學與物理,害怕化學與生物。有這樣的現象,科學教育者難辭其咎。即使窮盡白話,用盡比喻,端到學生面前仍然是道難以下嚥的菜。本書作者以非科學背景出身,藉著與大師們之間的對話,介紹科學各學門重要的知識。但是,“科學不是一堆事實,科學是一種心智狀態,是觀看世界的一種方式,能夠客觀面對真實而不會盲目接受。” 上“科學的九堂入門課”,可以讓科學的思考變成一種生活的方式,如呼吸一樣自然。(陳智泓)

這是本好書,但評者忍心列之於不授。原著者在科學報導上屢屢穫獎,本書見印後更是好評泉湧。兩位譯者,一位是物理學教授,另一位專事翻譯,譯筆流暢可喜。但評者認為給此書獎,是害了極有潛力但尚未深深體會下功夫的重要的譯者了。

以書題為例,原題是 The Canon: A whirligig tour of the beautiful basics of science。這兒的 Canon 一字,指的該是音樂?的『輪唱』 而不是法規上的Canon,這才能與序文的題目 (見下) 呼應。翻成『課』,是失去原意了。再說序文的題目,譯成『大力士來唱歌,』評者讀完序文,全然不知題目和序文有何關係,上網一查,才知原文是 Sisyphus sings with A Ying。Sisyphus 是希腊神話?的一個每天推巨石上山的國王,因此文題是和文內說科學家天天推石上山相呼應的。評者不知 ”sings with A Ying” 的典故,或許是和什麼近年的新劇有關吧。如將文題照『推石上山的昔西法斯 (Sisyphus) 的歌頌』這個方向譯,會更適切。再以第二章的題目『機率: 鐘形曲線是最佳代言人』為例。原文 “For whom the bell curves” 是模擬漢明威的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是很不易譯的一句。像『永不分梨 (離) 』翻成 “Never split a pear (pair)” 那樣的神來之筆,是難得一見的。但 “For whom the bell curves” 如照『鐘形曲線為誰彎』這個方向譯,也許會傳神些。評者也把書中較難的一章與原文對照,覺得譯者常有避重就輕的傾向。在翻譯時,達、雅也很重要,但 這個『信』字,是切不可稍忘的。

評者既非譯家,在此不揣鄙陋,乃是寄望譯者,尤其是專事譯作的那一位,不要辜負了天分, 像推巨石的 Sisyphus 一樣多下些苦功,以後為譯壇增輝。(王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