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楠 教授
陳洋元 教授

第六週心得報告回覆 李湘楠 Nov. 19, 2008

  許多同學(方薌,顥馨,思頤,佩君,家名)反應這次演講的內容太深奧,我也意識到了,所以課程中儘量針對同學可能不懂的部份發問或做更淺顯的說明.奇珍,孟節,鈞傑倒是以比較輕鬆的心情來對待,他們彷彿回到高中上物理課的情景.景彥,佩儒在他們報告中已盡力陳述所理解的核磁共振原理.宜君在醫院見過磁振造影(MRI)的儀器,身為職棒迷的同學(如藝方)常聽聞受傷的選手接受磁振造影的檢查,所以對這次演講較有感覺.暉敦,庭安談了使用磁振造影的體驗.正岳將核磁造影比喻為長度不同的風鈴,風吹過時便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相當傳神.

  其珊,貞瑜,鑠雯,藝方,玉婷,俊能比較X射線和磁振造影的不同,這是可以加深課程瞭解的思考方向.竣博,駿宏,孟節,昱培,斯盈說明磁振造影的優點:磁振造影是非侵入式的檢查,無放射線傷害,對神經系統有較高的靈敏度,可得到三維影像;承一,家豪提到磁振造影還可以檢查腦部的活動.其珊,子翔,姵文,彥如,炯恩,愛玲,怡蕙,伶潔,俊能都提到磁振造影測量的是水分子的訊號.

  偉彤,宇軒查了核磁共振(NMR)的細節;威辰,承恩詢問核磁共振的物理原理,包括自旋角動量和蒲郎克常數的概念,簡單得說,靜磁場造成帶有自旋的原子核所處能階的分裂,交流磁場則是將原子核從低能階激發至高能階,當原子核從高能階回到低能階時,會發出訊號(電動勢的改變),這就是核磁共振的原理.其中自旋純粹是量子力學中的物理量,雖然可以顧名思義將之想像為"自旋",而蒲郎克常數則是能量與頻率之間的比例常數.澤儒費了許多功夫將自旋物理的基本概念做了整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他的報告.竣博問到發現自旋的物理學家,他們是George Uhlenbeck和Samuel Goudsmit,提出自旋的想法時,還只是學生!關於他們的故事十分有趣,在此無法細說.炯恩提到核磁共振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這正是薛雅薇教授的專業領域.

  伶潔,思頤,姵文問到磁振造影和雙光子顯微術的不同,雖然兩者都牽涉能階躍遷的機制,但磁振造影是利用相反方向自旋的原子核在靜磁場中形成的能階,雙光子顯微術則是利用電子在原子核外原本就存在的能階.新醫療技術的開發能提供醫生和病人更多的選擇,不同的技術通常具不同的優缺點,更多的選擇性總是有利的, 我想這也是家鈺的觀點.

  玉婷擔心隨著醫療專業知識的增加,醫生的權威愈重,恐怕不利於醫病關係.其實現在的醫病關係已比十或二十年前改善許多,病人已不再單方面的接受醫生的指示,醫生選擇用藥時也多會考慮與尊重病人的感受.我想專業知識的不對等並非影響醫病關係的主要因素,醫生和病人對自己角色的認知,醫療體系如何運作,可能影響更大.

  不少同學擔心電磁場的安全,張君鵬助教在報告中已做了簡短眉批,我也在之前的回覆中討論過,請參閱網頁上的第二週心得報告回覆.

  宗浩,科學和人文都可以擴充我們的辭彙,"磁振造影"屬於前者,我很喜歡的"願景"屬於後者,重點是不要濫用,譬如"磁場"似乎已被濫用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