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楠 教授
陳洋元 教授

第三週心得報告回覆 李湘楠 Oct. 27, 2008

  或許科普的主題比較容易發揮,這次心得報告的內容比前兩週的深刻,許多同學寫下發人深省的觀點,在此無法一一回覆,也得知不少同學已有閱讀科普書籍的習慣,令人欣喜.高涌泉教授提及的科普作品,作者,與相關的人物似乎引起同學(子翔,鑠雯,彥如,澤佑,怡蕙,正岳)廣泛的興趣,宗錡,立言,易蒼,佩儒闡述郝明義的"閱讀的七個階段",藝方讀了高教授的文章,駿宏,庭安介紹費曼的傳記"別鬧了",姵文,湘愉查了 Bill Bryson(旅遊書作家)的資料,惠元查了David Hume的資料,愛玲,耀倚提到James D. Watson着的"The Double Helix".高教授提到科學家也有英雄式崇拜的情結,富淞似乎很驚訝,其實科學家也是凡人,這種現象應該不意外.

  此外,一些同學推薦他們讀過的科普書,是高教授未提及的.宗錡介紹郝明義的另一本著作"越讀者",意思是越界閱讀,承一,俊能介紹柳田理科雄寫的"空想科學讀本",俊能另外介紹費曼的"這個不科學的年代",伶潔介紹丹尼斯.居耶德的"鸚鵡定理",供同學參考.

  玉婷,羿成,澤儒,立言,昕諭,彥彰,家鈺,珈鈞都強調將自己的專業解釋給普羅大眾的必要性,非常讚許家名說的"不斷檢視自己所學的東西,和他人分享,才能內化這些知識".和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溝通,需要不同層次的語言,這有賴於另一種能力的培養,不是專業知識高即可.俊龍對熱力學定律中的亂度給了傳神的描述: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嘉祥和威辰兩位應數系的同學指出數學和物理的不同,數學常充滿抽象的符號和敘述,不易向外行人解釋.猜想這可能是由於數學界和物理學界相異的學術文化,數學界傾向嚴謹的定論,物理學界則允許不太精確的敘述,只需註明可能的誤差範圍即可.所以"地球是圓的"這句話(地球其實是非常接近圓的橢圓),數學家聽來可能覺得比較刺耳,物理學家則可接受.怡文提到費曼以"三條路"來解釋粒子與反粒子的路徑,是另一個不夠嚴謹但可接受的物理敘述的例子,隨著精確度的增加,使用的語言便趨於複雜,於是外行人就不容易懂了.

  馨云,宇軒注意到好的科普書以英文寫作的居多.台灣的科學發展其實不過二,三十年,一項傳統的建立常需要百年的時間,所以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尚未真正融入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有志於科普寫作的人自然不多,這方面還需要年輕的一代,也就是各位同學的努力.佩君強調寫作能力的培養,思頤認為科學和文學應相輔相成,科學和文學結合的產物即是科普.孟節似乎仍懷疑學商和科學有關聯,佑興也提到為何要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商業或許和某項特定的科學知識無關(譬如之前談及的粒子與反粒子的路徑),但公司的營運,發展策略的制定,市場調查等,無不以科學的精神和態度為之.所以,俏玲,物理要傳達的不僅是能量,質量或時空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態度.

  偉彤,竣博對"想像比知識重要"這句話頗有感觸,在這裡想像指的是創意,而不是空想.知識淵博的人或可傳授知識,但只有具備創意的人才能創造知識.從另一個角度看,創意和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知識很容易流於空想,但太多既有的知識卻可能限制了想像的空間(我指導學生從事研究工作時,並不希望他們讀太多論文,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一個人不能只空想而不讀書,也不能只讀書而不發揮創意.

  對宜君提到的"想了解一個民族,了解他們的語言是最佳捷徑"深有同感,想了解一個民族的語言,可能必須先認識他們的文化,因為語言的變化及運用常和當時的文化息息相關.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