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的榮譽

重要研究成果: Δ^(++) 共振態的光致生成過程的精準量測

刊登日期:2018-05-28

透過質子靶的 Δ^(++) 共振態的光致生成過程(γp→π^- Δ^(++)),能研究uu ̅夸克對的激發機制。反應截面和束流極化方向不對稱性的資料,將有助確認新型核子共振態和低能量強子反應的研究。利用日本SPring-8設施產生1.5-2.95 GeV背向康普頓散射的高極化線性光子,2018年5月18日, LEPS實驗組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 (PRL 120, 202004 (2018)). 發表在前置方向和低能量區間的量測結果。

量測結果發現反應截面高度集中在前置方向,並透過束流極化方向不對稱性的資料確認,是符合π介子t通道交換的機制。束流極化方向不對稱性為負號,這與對應dd ̅ 和 ss ̅ 夸克對生成的π^+ 和 K^+ 光致生成過程的所量測性質相反,相類似的結果也有趣地出現在 pp 和 ep 反應生成π^- 、 π^+ 和 K^+的橫向自旋不對稱性,其中的關連性還有需進一步的探討。這項精準的資料將可提供理論上描述低能量區間強子作用模式,和新型核子共振態的確認。

本項工作開始於郡英輝(Hideki Kohri)博士在2014年訪問物理所期間,後經本所中高能實驗組同仁許軒豪、章文箴共同合作完成。

https://www.phys.sinica.edu.tw/files/bpic20180528090601am_Research_highlight_-_LEPS_2018.jpg

期刊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202004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