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是選擇題?是非題?

鄭天佐

能源是民生和經濟活動的原動力,它左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每次油價上漲,各國也跟著通貨膨脹。台灣九十八%能源依賴進口,來源短暫受阻,民生與經濟便會面臨困境,甚至於崩潰,所以台灣的能源問題是民生亦是國安問題,不管是一般民眾或政治人物都需理智面對。這裡必須強調的是能源問題純屬專業判斷,朝野應能避開意識形態合作解決。

今年冬天天氣特別冷,連屏東大武山都下了雪,世界各地暖氣所用燃油消耗不少。而且根據氣象預測,今年夏天將特別炎熱,運轉冷氣機所需能量又將增加。加以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量激增,可預期的是油價將不斷上漲,能源的爭取也將愈來愈劇烈,這種趨勢會一年比一年嚴重。另原油儲藏量逐漸枯竭,且其使用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和污染氣體及熱量,會破壞微妙的地球表面環境的自然平衡,導致嚴重的地面暖化現象,因此京都議定書嚴格規範各國容許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何減少原油的使用並尋找替代綠色能源,已經成為各國奮力的目標。

人類永續發展可用再生和綠色能源包括太陽光電、生質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海流能等。嚴格的說這些大都是太陽能的不同型態,因此只要攝取得當,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地球表面長期失衡。不管是哪種再生能源,它之所以未能普及的原因在於價格還沒能和燃煤與原油競爭。燃煤污染問題嚴重,原油價格逐年上漲,科技的進步使綠色能源價格每年下降,其價格已經和原油拉近,只要政府鼓勵研發並普遍建置使用綠色能源所需周邊設備,也以補助和減稅獎勵大家使用,預料不到十年綠色能源就會逐步取代原油與燃煤。

舉幾個實例,日本和歐美不少家庭開始在新造房屋時裝置半導體太陽能板。雖然裝置費用稍貴,需二十年左右才能回收,但重視環保的好形象使不少家庭願意投資。在美國,大豆柴油每年使用量,在幾年之內由五萬加侖增加到三十萬加侖。風能方面,丹麥北海岸裝置大量風力發電機,電力不只供應本國之需,也部分賣給鄰近德國,而紐約長島預計在二○○八年建置完成四十部風力發電機,足以供應島上四萬多戶之用電。

除了再生和綠色能源,不少國家也正考慮建造新核能廠。太陽和星球的能量來自核子反應,核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不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可惜處理輻射核廢料昂貴,加以核彈和車諾堡核能廠意外的聯想造成民眾的恐懼,台電也未把安全考量優先於營利,且忽略宣導工作,當然會引起環保人士激烈的反對。其實不管我們使用哪種能源,即使是最理想的綠色能源,能量的製造和機器的運轉都避免不了某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我們必須根據科學數據,客觀理智的選擇壞處最少而效益最高的能源。

以美國為首的不少國家,正重新考慮新建核能廠,法國核能使用率高達七十八%,領先全世界。以前極力反對核能的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創辦人摩爾博士 (Patrick Moore),在考慮溫室效應與污染問題後,一改初衷認為核能是最安全而完美的能源。政府應該及時完成核四廠的興建,妥善處置輻射廢料,且不能延役安全性與性能較低的舊核能廠。能源多元化有助於國安,新核能廠,如有需要可建造在離島處,利用核能電解水成氫氣,供應氫氣電池車輛和家電之用,如此可減輕民眾對核能的抗拒。

其實經濟而有效的能源策略是制訂辦法,獎懲並施,積極節省能量並防止浪費。政府只要在車輛大小、公共交通設施、家電與生產電力使用時段、各種電器用品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做努力和規範,不難節省百分之三、四十能量而不至於影響生活品質。當然節流外也要開源,政府可配合能源法,訂定能源為國家重點研發方向,投資於多元能源的研發與相關設施的建置。總而言之,能源關係全民福祉,我們能未雨綢繆,早日正視能源問題,台灣的永續發展就多一層保障。(自由廣場,5/17/2005)